自媒體時代必須培養(yǎng)孩子自覺閱讀!
156 2017-07-15
自媒體時代,擁有網(wǎng)絡終端,就可以進行閱讀。這是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比擬的方便快捷。閱讀,已經(jīng)由獲取信息變成信息的處理。如果說,非網(wǎng)絡時代的閱讀,以記憶分析為主的話,當今的閱讀應該以分析處理為主。
以往的時代,用信息思考,可以引經(jīng)據(jù)典,從經(jīng)典中獲取意義。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是說對信息的擁有。
海量的信息,充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對小學生而言,自己進行終端閱讀顯然是力不從心的。便捷背后,是無窮盡的枝蔓,一個小時的閱讀,可能會從一個起點開始,但是一定不知道最后到了哪個終點。所以,這個時代的小學生,也需要培養(yǎng)閱讀能力,怎么能夠居敬持志,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對他們而言也是巨大的挑戰(zhàn)。
閱讀有策略
知道在什么情境下使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是為策略。閱讀有紙媒閱讀有多媒體閱讀;閱讀有課本閱讀有整本書閱讀;閱讀有體驗閱讀和實踐閱讀……閱讀是思考的過程,閱讀的深入就是思維的深入。
閱讀討論,從內(nèi)容分析走向策略獲取。如,讀《風娃娃》,這篇二年級的課文。很多老師喜歡順著課文的脈絡,一步步展開,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風娃娃是錯的。這是信息獲取而不是信息處理。
如果老師提出問題:風娃娃前面做的事得到人們的贊揚,后邊做的事卻令人討厭,為什么同樣的做法結(jié)果卻相反呢?這是一個整合問題,需要學生對課文中已有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認識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用老思想解決新問題
這樣的閱讀過程,學生的思維就參與了,能夠?qū)W會處理信息。小學語文教科書,基本默認是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對于文章中的表面信息,學生讀過幾遍就可以了解到。教師要做的,就是教他們進行整合處理。對于整本書而言,篇幅更長,情境更真實,信息量也更大。但是,只要是學生能夠讀得懂,就證明學生能獲取書中的基本信息。教師要教的也是如何思考。
這個時代,課外閱讀已經(jīng)不是課堂以外的閱讀,而應該是課本以外的閱讀。語文教師,要自覺成為閱讀教師,把閱讀作為自己的重要工作。語文教師,要堅定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自覺,讓閱讀成為學生自覺的行為,也把閱讀變成自覺的能力。
掃一掃
獲取更多福利
獵學網(wǎng)企業(yè)微信
獵學網(wǎng)訂閱號
獵學網(wǎng)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