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華裔學生被指名校情結嚴重,少個性
5050 2017-01-16
據(jù)美國《星島日報》報道,在旅美科技協(xié)會年會中,原哥倫比亞大學招生委員會錄取官Dr. Bari Norman向與會多名華裔家長介紹了美國高校招生系統(tǒng)。同時,著重強調華裔學生缺乏對名校的文化背景了解而錯失入學良機,并且名校情結嚴重的華裔學生常因千篇一律的申請文書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
美國高校的申請系統(tǒng)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系統(tǒng)存在巨大差異。在美國,名叫“通用在線申請系統(tǒng)”(Common Application)被全美500家高等院校所采用,幾乎所有被民眾熟知的高校都已經應用了這個系統(tǒng)。正是此在線申請系統(tǒng),致使學校和申請者之間出現(xiàn)了多種選擇的機遇。學生從十年前申請5丶6所高校,到現(xiàn)在可以無限制申請。部分學生為了提高命中率,甚至不惜申請50-60所高校。而同樣,高校所接收的申請材料每年成倍增加。
這樣的“海投”使得學生難以預估自己的申請成功率。而學校官方網站上公布的錄取標準逐漸演變成為最低要求,即使申請者全部滿足依然不意味著必定錄取。
隨著競爭愈發(fā)激烈,尤其是國際申請者大量涌現(xiàn),所以學校除了硬性成績外對申請者的軟實力(Soft Power)越來越看中了。她說,在哥大招生辦工作的十幾年中,她看過無數(shù)的華裔學生的申請材料。這些孩子們非常優(yōu)秀,然而所有的優(yōu)點都太過千篇一律,毫無特色。
成績單上都是A,醫(yī)院做過志愿者,熱愛科學,精通鋼琴丶大提琴”諾曼羅列了一些華裔學生普遍特色引發(fā)現(xiàn)場多數(shù)家長頻頻點頭,大家紛紛表示這確實聽起來就是自己的孩子。
華裔家長和孩子應該主動開發(fā)一些新的領域,而在潛意識中不要排斥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有些在家長看來是“瘋狂”丶“不靠譜”的點子往往可以開發(fā)華裔學生不為人知的能力,而也正是這樣的亮點對于美國高校,尤其是私立名校更有吸引力。
另外,華裔學生的申請從眾心理嚴重,忽視了應該針對自身特色選擇高校的正確做法。其實美國的高校,尤其是哥大丶哈佛丶耶魯這樣的常青藤名校,都有自己的歷史丶特色和專攻領域?!懊绹拇髮W其實都很有性格。招收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共性?!倍A裔學生往往只知埋頭苦讀,海投名校,最終可能導致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卻一無所獲。
而了解學校最好的方法莫過于接觸該校的在讀或畢業(yè)學生。問招生委員會或學生辦公室所提供的信息或許太過片面?!白鳛橐幻猩藛T,我們肯定是盡可能的夸贊學校,從而吸引更多的申請。”真正能夠給出全面性意見又能暢所欲言的就是該校學生,或者熟悉學校教學體系的教授等。 如何能夠找到一個既了解申請者又了解學校文化的中間人才是判斷該生是否符合學?!靶愿瘛弊罴艳k法。
此外,目前華裔學生極為缺失領導力。他們只重視成績提高而忽視性格養(yǎng)成,難以在多元丶強勢的美式文化中脫穎而出。
很多美國學校教授感同身受的說,放眼全美高校的工程丶計算器等專業(yè),亞裔尤其是華裔學生的面孔隨處可見。他們善于專研,專注于科學研究,又聰明好學。然而這些孩子們總是悶悶的,躲在角落里,鮮少和同齡的美國學生打成一片。這對于強勢丶外向型的美國文化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相比之下,同班的華裔學生相對更加謙遜丶溫和許多。
然而,美國的大學普遍認為,領導力是學生在課外互動或一系列綜合能力培養(yǎng)活動中最應該體現(xiàn)的個人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出身于常青藤名校布朗大學的Gosser說,被錄取到名牌大學的學生,不是好學者,也不是好工人,而是那些在自己的領域成為先驅,能管理那些做不到如此的人。在美國大學眼中,一個當學生組織領導的學生比只會回家做作業(yè)的學生更有潛力,更吸引他們的眼球。
掃一掃
獲取更多福利
獵學網企業(yè)微信
獵學網訂閱號
獵學網服務號